今年以来,随着酒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紧密结合区域新能源产业技术需求,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统筹规划,促进科教融汇,聚力体制、机制创新,搭建教科研平台,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促发展,项目纵横双向拓展
积极拓展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联合申报省、市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项,其中获批科研项目6项,包括省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1项、其它项目2项;首次获批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组织的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项目1项,联合企业申报获批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
积极与企业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全年赴企业开展技术调研4次,与甘肃旭碳新材料有限公司、甘肃万福动能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横向技术服务项目2项,拓展了企业石墨烯电热膜产品的应用场景,解决了计量工具技术修复的难题。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创新课题申报机制,拓展合作交流广度。积极开展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工作,来自中国计量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全国6所高校的13个项目进入评审阶段,经专家评审确定立项7项,是历年申报数量最多、征集范围最广的一次,有效促进了研究院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
甘肃省太阳能发电系统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验收答辩
通过组织实施各类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有效激发了科研活力,成为教师培养、团队建设、提升科研水平的有效抓手。
促提升,学术论文提质增量
利用甘肃省太阳能发电系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通过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外出深造、提升学历等方式,着力提升研究院科技创新能力。全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EI收录论文3篇,核心论文3篇,发表论文数量同比增长75%。团队在光热发电耐蚀材料制备方面多项科研成果被《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SCI二区,影响因子6.3)、《Materials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相关成果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汇报,学术影响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促转化,专利成果实现突破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研究院科研团队长期躬耕于新能源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全年共申报各类国家专利9项、授权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实现了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双翻倍;经过近4年的努力,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装置及方法》正式授权并实现转化,完成科技成果登记,切实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自主设计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实验系统 | |
部分授权发明专利 |
促融汇,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注重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教融汇,将科研工作“融”入教学过程,“汇”出师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科研赋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将科研平台建设与教学平台建设有效结合,鼓励学生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技能竞赛,有效提升了师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经过近几年实践,获得全国电力行指委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一等奖2项,甘肃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与建设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助力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验收。
教学成果获奖
2024年,研究院工作呈现出“量增质升”的良好态势。通过以项目链对接产业链,以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聚拢人才链,以人才链丰富科研链等思路,加快部署和构建富有支撑力、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以创建酒泉职业技术大学为契机,快速提升研究院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信息员:阚威 审核: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