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院概况 新闻资讯 科学研究 重点实验室 创新服务平台 行业技术中心 合作交流 政策法规 文件下载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酒泉新能源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A   |  办事大厅 院长信箱
打造人才高地 助力“强科技”行动 ——我校甘肃省太阳能发电系统重点实验室工作盘点
发布时间:2025-01-15 09:12:32  作者:新能源研究院  阅读量:14
发布时间:2025-01-15 09:12:32 | 阅读量:14

甘肃省太阳能发电系统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由省科技厅批准,依托我校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24年以来,为助力“强科技”行动,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实验室通过搭平台、抓项目、强实践等措施,助力人才成长,激发人才活力,提升科研水平,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团队,打造了人才创新的新高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搭建平台,助力人才成长

优化重组,引导人才成长。为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根据《关于开展第三批省级科技创新基地优化重组工作的通知》(甘科技函[2023]116号)有关要求,省科技厅对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进行优化重组,最终依托我校建设的甘肃省太阳能发电系统重点实验室成为酒泉市仅有的三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2024年,重点实验室根据优化调整方案,重新凝练研究方向,新建或调整研究室,以重点实验室发展目标为方向,引导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开展科学实验

完善硬件,支持人才成长。随着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鼓励教师深造学习等政策的实施,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根据实验室研究方向,为新引进和在读深造学习教师搭建实验平台,先后投入近70万元,购置了光催化实验系统、生物质厌氧发酵系统、耐高温材料处理实验设备等,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硬件支持。下一年,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以自列项目形式,多方筹措资金,为教师新建气体水合物法碳捕集及低碳技术和光伏储能一体化供暖两个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硬件水平,支持人才成长。

新建实验室

项目实施,激发人才活力

积极承担,实施各类科研项目。促进人才与项目有效对接,推动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充分利用学校出台的各类科研制度,以项目为载体,激发人才活力。今年以来,重点实验室将论文版面费报销、教师绩效等与项目挂钩,鼓励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先后共承担了省、市各类重大科研项目2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项,市厅级项目13项,10个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通过各类项目实施,保障了科研经费,锻炼了人才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有效提升了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

各类立项项目

加强管理,提升项目实施质量。重点实验室加强项目管理,为教师高质量完成项目搭建软平台,与中科院兰化所、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引入研究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先后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11人次,协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多方协调,为教师在科研工作开展、实验材料购置、专利申报等多方面提供支持,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升了项目实施质量,为后期新项目申报奠定基础。

企业实践,提升人才创新能力

创新机制,强化实践要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重点实验室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定了《甘肃省太阳能发电系统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以全职形式赴企业实践2周,对教师下企业情况进行考核,有效提升了教师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抓住了企业的技术痛点。

积极行动,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实验室先后组织教师赴甘肃旭碳新材料有限公司、欧昊新能源电力(甘肃)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实践和技术交流活动,共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项,实现技术服务收入69.5万元。开展了新型功能材料、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运行维护等方面技术服务,研发的耐高温熔盐腐蚀的镍铝涂层解决了光热发电熔盐阀表面耐高温腐蚀的问题,联合企业开发的生物质热风炉和生物质颗粒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教师逐渐找到了企业技术服务的“小窍门”,有效提升了教师技术创新能力。

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以平台支撑人才发展,以项目激发人才活力,以实践提升人才创新能力,今年以来,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1人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被评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1人被聘为甘肃省科技专员,4人被评为酒泉市领军人才4人被聘为酒泉市科技特派员,依托重点实验室支持,培养已毕业博士2名,在读博士4名。团队成员参与建设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助力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验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效果逐渐显现,为“强科技”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优秀人才获评证书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点实验室将结合学校要点工作,通过大项目、大任务锻炼人,利用大平台、大团队激励人,多轮驱动,提升科研水平,为推进区域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信息员:阚威      审核:甄亮)



分享到: